2014年3月15日,经过旷日持久的征求意见,经年累月的修订完善,有着20年历史的消法终于完成了第一次大修。对于这次修改,媒体舆论和社会公众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,也对新消法的施行怀着巨大期待。多数舆论认为,新消法的实施必将彻底扭转此前消费者维权不力的局面,降低消费者维权难度,改变消费者过于弱势的现状,从此以后,像用驴拉着的宝马、用牛拉着奥迪、找一群建筑工人来砸大奔、将现代糊满大字报四处游街的无奈之举,或许不必再上演。而尤其是部分具体细则的修改,更给予人们极大的信心。首先,新消法的修改并非完美无缺,对很多车主诟病甚至痛恨的问题没有涉及。比如在汽车功能文字标注方面,新消法就没有涉及。在目前国内的乘用车市场,除了比亚迪等极少数车企,大多数厂家生产的汽车功能标示全部都是英文。现在汽车功能非常复杂,机关、按键和旋钮等有几十种,而这几十种功能标注竟然全部都是英文,对于大多数英文知识并不丰富的国人来说,面对密密麻麻的字母,简直是一头雾水,笔者就亲眼看到一个企业家竟然在标志上用不干胶沾了中文翻译。这些在中国生产,在中国境内销售,卖给中国人使用的车,竟然没有一个中文标注,这是赤裸裸的对中国人的极大蔑视和歧视,缺少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最基本的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