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5点,新娘程小姐就已坐在梳妆台前,等待化妆师、摄像师、摄影师到来。兴奋夹杂着担心,程小姐接连拨打了十几通电话和相关人员确认,被家人称为“结婚强迫症”。幸好,化妆师、摄像师、摄影师没有迟到,新郎刘先生也在中午12点准时来到程小姐家中,顺利完成敬茶、喝莲子汤等迎亲环节。谈笑中,刘先生无奈地说,自己似乎也得了“结婚强迫症”:“整整一夜没睡好,就怕婚礼过程中出现问题。婚车会不会被换掉?路上会不会堵塞?问题一个接一个,确认了还是不放心。”像程小姐、刘先生一样经历“结婚强迫症”的新人们还有很多。究其原因,在于婚庆过程复杂,任何一个环节“脱钩”都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,给喜悦的日子带来阴影。
低价套餐引你上当。“婚庆服务全套3000元”,看到这样的广告用语,很多新人会心动。可在实际操作中,不少婚庆公司会层层加码,不断诱导新人增加消费内容,否则就会影响庆典效果。
婚车上演“变脸”戏法。约定使用黑色奥迪A8做婚车,可婚礼当天婚庆公司表示没有A8,只有别克君威,要么租车费便宜100元用别克,要么全额退定金。对新人来说,这样的选择题几乎没有选择,只能被动接受别克。
陷阱三:司仪质量参差不齐。不少婚庆公司推荐新人使用“金牌司仪”,可“金牌司仪”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,往往由婚庆公司说了算,消费者也就难以从“金牌司仪”和“普通司仪”的头衔差别判断司仪的质量。
摄影器材玩弄概念。“数码摄像800元、专业数码摄像1000元、创意数码摄像1500元。”很多婚庆公司提供的价目表上,如是罗列着摄影收费标准。可操作人员的水平也会大大影响记录效果,即便新人们挑了最贵的服务,最终获得的影像材料仍可能不如人意。
婚庆保险的尝试 面对数以万计的新人,市场反应如期而至。目前,南京有数以千计的婚庆公司、婚宴策划、婚礼司仪、婚庆摄影等相关企业。正是他们,用自己的创意令幸福的时光更加精彩。可不容忽视的是,尚没有哪个部门或哪个团体对口管理这些企业或个人。尽管也有行业协会等组织出面协调,但能够“管得上”的会员企业毕竟只是少数。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估、监督机构,相当必要。此外,需要把关的环节也应有所细化,力求消除各种隐患。例如,司仪是影响婚礼氛围的重要角色,但目前本市有资质的司仪仅1000名左右,远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名不副实的“金牌司仪”层出不穷,新人心情屡受影响。对此,不仅仅要更广泛地开展专业司仪培训,也需有第三方机构能对那些兼职司仪进行突击训练和现场指导,让婚礼进行得更加圆满。未来的中国婚庆市场将迎来更加规范的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