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业反垄断再次被摆上台面。日前,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对外表示,正对中国汽车行业潜在垄断行为进行审查。这一表态迅速崩紧了汽车业神经。而在5月底,商务部已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发《关于开展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调查的通知》,开始征询关于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方面的意见和诉求。早在去年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已经在行业内摸底垄断数据,并上报发改委相关部门。
实际上,汽车行业的潜在垄断现象可谓屡见不鲜,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竞争暗角。业内人士对此也多有披露,并寄望通过革新法规为市场正本清源。近期以来,进口豪华车“天价”和暴利现象一再被曝光。这也成为汽车销售纵向垄断的典型体现。
进口车的暴利,一般被归结于总代理模式带来的市场垄断。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指出,进口车的独家代理模式,使市场缺乏竞争,消费者别无选择,从而容易造成价格垄断。
乘联会秘书长饶达也多次指出,我国的《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》不够完善,它强化了汽车厂商的垄断和控制地位。本来被豁免的垄断行业应最先出台反垄断细则,但我国至今没出台汽车行业反垄断实施细则。汽车纵向垄断最根本的是销售垄断,这就包括压库、汽车降价不给经销商的库存车补偿、不允许经销商被动的跨区销售等现象。
据一些汽车经销商反应,目前经营豪华车存在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,导致即使外界看起来价格高,但一些经销商却难以盈利。“你不投资建设旗舰店,人家是不会让你卖的。”
“这也就是拿中国人的钱提高它的品牌形象。进口车实际更多采用竞争定价,而不是成本定价,比如一个品牌会依据竞争产品来确定价格,推高整体价格体系,并且由于市场销量规模较小,难以消化较高的运营成本。这也是造成价格高的一个因素。
而正在改变进口豪车市场体系的一个变量,将是平行进口方式。它不是单一的品牌经销商,而是一个经销商同时经营多品牌车型,相对能够降低价格和运营成本,未来可望对主流进口车经销模式形成冲击。